地铁传媒
乘风破浪的妈妈们——谁还不是个奔涌的前浪?
母亲节到了,无论你是从日历的红字提醒里、朋友圈鲜花or蛋糕店的滚动宣传里被动获知的,还是个知晓“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的有心人,节日都如期而至。

 
最近几天,《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霸屏了,70后、80后的女艺人上演逆龄女团选秀,话题性和热度秒杀《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而几天前的五四青年节,B站《后浪》视频刷屏,年轻人是“后浪”、上了年纪的人是“前浪”成了当下最时兴的说法。
 
同样的,母亲与子女也可以用“前浪”“后浪”来做个相对的划分。然而,妈妈这个“前浪”只能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吗?

从网络上时不时就有关于老妈的段子——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到寒暑假期间被母上大人嫌弃的语录——

图片.png

 
再到疫情期间和母亲家长里短的那些事儿——

图片.png

 
有吐槽、可戏谑,有无奈、或无语,但字里行间终归是淡淡流情的。我们赞扬她的伟大,抗拒她的衰老,因为妈妈是那个陪伴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人。
 
关于陪伴,今年年初播放的高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有更直观的体现——

出生时,她是忍着“从鼻孔中挤出西瓜”之痛赋予你生命的人;

图片.png


入学时,她是笑着送你进校园转身却偷偷抹泪的人;

图片.png

成长时,她是为了给你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外出打工想而不得见的人;

图片.png

 
结婚时,她是和你促膝长谈希望你永远幸福快乐的人;

图片.png


退休时,她是不愿麻烦你选择独自住进养老院的人……

图片.png

 
纵使相距越来越远,她始终为了你,她始终在那里。从“我爱妈妈”到“我/我对象成了妈妈”,这个词如影随形,一路相伴。但这并不代表“妈妈永远就是对的”,也不表示“孩子大了,妈妈一定就老了”,陪伴一生的过程中更重要的其实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图片.png

 
生活中的反面典型不在少数,我们能听到隔壁邻居孩子的喊叫吵闹,也总能在社会新闻中看到各式各样“熊孩子”的作。但惊讶之余别忘了,“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个“熊家长”。

在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中,就当面“痛击”了父母的问题。节目形式为超级育儿师进入有育儿难题的家庭中,通过近距离观察、开家庭会议、定家庭规则、提供育儿方法、中途暂时离开、进行最后指导等步骤,让家中的“淘气包”变成“乖宝宝”。
 
一个个撒泼打滚、拳脚相向、任性急躁、大喊大闹的儿童、少年,通过正确方法的引导变身“别人家的孩子”。节目效果拉满的同时,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几乎所有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的问题——

  • 孩子任性妄为没规矩,是被溺爱过头没有规则和是非意识;

  • 孩子总是哭闹停不了,是感受被忽视、陪伴被忽略;

  • 孩子青春期暴躁不安,是幼年时被错误地暴力对待。

 
所以看上去节目组是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实际上育儿师做的第一件事都是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熊孩子”是表象,“熊家长”才是症结所在。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做家长的自己。

图片.png
图片.png
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大多缺位,母亲实际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
 
正所谓“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的样子”。生子不易,养子更难。如何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描绘出期待的色彩斑斓的样子,是每个家长一生的课题。它需要耐心的等待,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需要正视自己的勇气,更需要“前浪”和“后浪”携手共进的努力。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做人儿女。

图片.png

虽然在母亲和孩子眼中,彼此都已经是那个最美、最可爱的人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奔涌成为更好的“前浪”和“后浪”。正如这位微博网友所言,“妈妈也在成长”。

图片.png


曾经,母亲的形象就是青丝熬成白发后,站在路口目送儿女远去的隐忍女性——除却母亲的身份,徒留空洞。然而,含辛茹苦、蜡炬成灰不该是这个时代里千人一面的母亲的形象。

乘风破浪的妈妈们,爱孩子也爱自己,是孩子的榜样也是社会的中坚。她们充满活力和劲头,是你目所能及处那奔涌着的前浪!

首页|走进地铁|地铁资讯|地铁党建|规划建设|招标投标|地铁保护|开发经营|运营信息|公示招聘

Copyright © 2020-2030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09352号-2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