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聪明”地铁线路怎样“碳中和”?

引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作为绿色出行重要交通工具的轨迹交通,如何实现“碳中和”?在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大趋势”——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上,国内第一条列车自主运行线路“出品方”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分享了“最聪明”地铁线路如何实现“碳中和”。

 

新京报: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大户,青岛地铁对于实现“碳中和”,有哪些考虑?

青岛地铁:交通运输既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交通领域来说更是一场大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降碳路径和方案,背后还要考量科技攻关、科技先行等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着力强化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从破解“出行难”,到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出行方式,是青岛地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京报:青岛地形复杂,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是地铁建设难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15年才开通了首条地铁线路。目前,青岛的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怎么样?

青岛地铁:自2009年开工建设以来,青岛地铁持续保持高强度建设,2015年首条地铁线路3号线北段通车。目前,共获得国家批复线路9条,总长364公里。开通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246公里,运营总里程跻身全国前十名。六条通车线路,基本实现对全市主要交通枢纽的全覆盖。现在线网超高峰小时行车间隔已缩短到2分30秒,日均客运量约55.51万人次,最高日客流超100万人次,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0.6%,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达到同行业同期较高水平。

 

新京报: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开通的地铁线路,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哪些尝试?

青岛地铁:推进节能减排,青岛地铁可以说是“节”尽所“能”。比如线路的节能设计,青岛地铁地下线路设计中广泛采用节能坡方案。什么是节能坡呢? 地铁在隧道中行驶并不像在平行公路上行驶,除了因为地下环境复杂外,地铁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会有意制造地下坡度形成出站加速进站减速的效果,专业地讲叫做“节能坡”。列车从车站启动后借助下坡势能,增加列车的加速度,从而达到节能目的。而在列车进站时可借助上坡阻力,降低列车的速度,减少制动发热,节约环控系统用电。

   节能坡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3号线设置的节能坡,每年可节约电能上百万度。

   再比如车站的节能设计,青岛地铁11、13号线有很多的地面站。地上车站具备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工程师们通过分析城市的日照角度,根据车站位置考虑水平或垂直遮阳设计,能够有效减少照明、通风设备的使用,从而实现地上车站建筑的节能。

   还有运营过程中的节能技术,青岛地铁11号线、13号线采用了智能照明技术,利用照度传感器掌握地铁内亮度,并按设定的运营模式自动开闭并自动调整照明灯具亮度,可达到照明节电10%~30%的效果。

 

新京报:在夏季,地铁空调系统的用电负荷是一笔巨大的能源支出。青岛地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青岛地铁:青岛地铁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与乘客舒适乘车的前提下,根据实时负荷状态智能调节运行频率,在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在超出设定温度后再自动开启,以此做到最大程度节省能源。另外,考虑到季节差异,根据气温变化运行不同通风模式,在室外温度低时,利用室外通风循环降温,在室外温度高时,尽量利用车站内低温回风达到降温效果,降低空调负荷。3号线还充分利用区间内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活塞风,调节车站内公共区换风量和温度,以达到节能目的。

 

新京报:业内人士预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未来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智慧化程度将越来越高,通过科技助力实现0碳排放。对于智慧化交通,青岛地铁有哪些打算?

青岛地铁:青岛地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及节能降耗技术使用,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例如正在建设中的地铁6号线,是一条充满科技感的线路,业内称之为“最聪明列车”,它将真正实现地铁列车的“自主运营”。6号线列车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简称TACS)”改变了过去“车-地-车”的通信和控制架构,采用“车-车”架构,列车之间可通过无线通信完成信息交互,从而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位置和速度,并控制列车运行的系统。如此一来,就好像是列车自己有了“大脑”和“千里眼”,完全能够自己判断路上的情况,安全、智能、飞速地“奔跑”起来了。这项技术使得6号线列车可以做到发车间隔缩短,减少轨旁设备配置,列车上的各个系统高度融合,大大提高了在站台停车的精确度和区间运行的舒适度,提高了运营效率,也节约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青岛地铁6号线将是国内第一条列车自主运行线路,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实现站在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前沿引领国际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使得中国的轨道交通列车控制技术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超越。

 

新京报: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是推动碳中和的有利手段。青岛地铁对此有什么安排?

青岛地铁:还是以6号线为例,除了列车,未来的6号线将在既有车站系统基础上通过增加全息感知、自动开关站、智慧安检、多元化售检票、智能问询及电子导引、客流场景分析等功能,实现智慧车站的设想。

6号线还提出了“智慧地铁、城轨云”建设理念,打造智慧工地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这也是在青岛首次创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智慧工地”。“智慧工地”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等内容如同“朋友圈”一样滚动显示,随时可以通过手机上传或实时查看。同时,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人机定位等设备终端,能对工程项目的人、机、料、法、环以及关键部位等信息进行直观、动态、综合、统一的智能分析和数据交互,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留痕、事后评估等全过程管控,实现各项工作的流程化、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化管控。

此外,“智慧工地”将运用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手段,开设安全体验馆,通过让工人配戴全套VR设备,让工人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不同情况的紧急应对措施,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智慧工地”还与“环境监测系统”相关联,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风力、噪音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传输至系统存储分析,自动将超过限值的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管理人员,如果PM2.5数值超过既定数值,自动喷淋系统就会开始作业。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是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青岛地铁将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首页|走进地铁|地铁资讯|地铁党建|规划建设|招标投标|地铁保护|开发经营|运营信息|公示招聘

Copyright © 2020-2030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09352号-2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