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积极搭建创新型车间 助力岛城新旧动能转换

青岛地铁安顺车辆段检修库内,一辆新到段的电客车正在进行车门可靠性试验。新车在上线载客前,车门需要进行一两千次的开门试验以确认功能正常。与以往不同的是,之前需要至少一名人员专门手动按动车门开关按钮,这次的试验现场却只有一个简单的“盒子”。负责此次试验的葛兴亮介绍说,“以往人工按动按钮进行开关门,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开关门的时间间隔也不好控制,现在我们有了这个盒子,不仅可以精确控制间隔,也不用安排一个人耗在这了。”

葛兴亮说的这个盒子叫做“电客车周期性开关门工装”,是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车辆部检修3车间建设“创新型车间”的成果之一。基于生产需求与车间现有技术力量,同时借助公司、省市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检修3车间在2017年底开始了“创新型车间”的建设工作,目前车间创新工作已初见成效,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在申请专利4项,获得公司工作创新奖励10项,青岛地铁产业协会论文一等奖1项。

以智能化检车破解检修载客矛盾

作为车辆部的“长子”,检修3车间随着岛城首条地铁线路——3号线的开通运营逐步成长,在维护3号线正常运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技术与经验的积淀。在2014至2017年间,检修3车间涌现出了“青岛市创新能手”邓举明,“青岛市劳动模范”葛兴亮等技术能手,培养起了一批技术骨干。

与此同时,3号线电客车日常维护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检修3车间的副主任肖云斌说,“车辆检修的最大压力是发生故障后,要以最快的时间诊断和消除故障,保证有充足的车辆可以上线载客。但电客车的故障又往往具有突发性、多样性、隐蔽性、不可预测性和诊断难度大等特点。从检修的角度,我们希望电客车能更长时间地停在检修库内,以便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检修,但这样就无法保证有足够的上线列车,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检修需求与载客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7年下半年,为更好地实现检修与载客两方面需求的平衡,检修3车间围绕着如何创建创新型车间展开了讨论,“考虑到车间的主要生产任务以及人才积累,我们决定以智能化检车为切入口,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来带动车间创新工作的开展。”肖云斌说。

“智能化检车”是指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测控技术融入到电客车检修工作中,开篇所描述的“小盒子”便是智能化检车的体现。研发出这一成果的则是担任创新工作带动职责的平台之一——邓举明工作室。

以平台为龙头的“攻关-留才-造才”工程

邓举明工作室由青岛市创新能手邓举明牵头,主攻“非标电子工装研发”。“许多电客车的电子故障无法用常规设备诊断处置,只能定制特殊维修工具或设备,也就是非标工装。但向厂家定购的话需要经过较长的流程,而且因为技术含量高,数量少等特点,导致电子工装委外定制的单价非常高。所以为了加快故障处置,就必须能够自主进行电子工装的研发。”邓举明介绍说。邓举明创新工作室现有工作人员4名,已拥有研发成果十余项,初步具备了电子硬件、软件和上位机(PC机)软件的自主开发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一般性非标电子工装的研发。“电客车周期性开门工装”便是通过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电子元件焊接而完成的一项非标电子工装。通过对该工装的应用,便实现了车门开关试验的智能化。

“自主研制电子工装,较委外定制电子工装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周期短,耗时大约是委外研制电子工装的十分之一,二是成本低,约是委外研制电子工装的十分之一。如前述的电客车周期性开关门工装,向厂家定制预计会耗时两个月,耗费两千元左右,而我们只用了两个星期,以不到一百元的成本完成了研制。这种成本的节约待青岛地铁线网进一步成型后将更加明显。”邓举明说道。

谈到对工作室的定位,肖云斌说道:“这个工作室的建立一是为技术人才提供了发挥其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平台,二是可以形成带动与辐射效应,实现我们检修生产和员工技能的双提升。这样由点到面,实现车间整体的提升。目前来说,首要任务就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以赋权激励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

技术人才是宝贵的资源,对于年轻的青岛地铁尤其如此。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无疑赋予了领头人们更大的“支配权”与“决策权”。据了解,为了鼓励创新,检修3车间建立了以激励为核心,事业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创新管理体系。

事业激励,便是为拔尖人才搭建更大的、能够充分施展其才华的舞台。精神激励则是营造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肖云斌说,“我们车间对创新项目主要参与人,除公司绩效加分外,再额外实施车间级绩效加分;各类评先评优,优先推荐。”

尽管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前面提及的各项专利,及各项工装向其他车间的输出等。但检修3车间的创新型车间建设还仍处于初期的积累阶段。按照车间的规划,后续还将依托工作室进行更加深度的技术研发,并开展检修人才的“进阶培训”。

着眼线网成型 创新平台百花齐放

目前青岛地铁已进入3线运营,年底即将开通第四条线路,坚持科技保运营,着眼后续线网进一步成型的运营分公司,鼓励各部门建立了创新平台。由上而下的政策红利与由下而上的生产需求及研发热情相结合,促成了运营分公司当前公司内创新平台百花齐放的局面。

运营分公司早在16年初便开始了科研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在保障日常生产作业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于16年底开始了创新体系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创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以运营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为领导机构、各部门及员工为创新主体的创新管理长效机制。下一步,运营分公司将继续倡导和鼓励员工积极钻研业务,不断进行业务优化与创新,助力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

 




首页|走进地铁|地铁资讯|地铁党建|规划建设|招标投标|地铁保护|开发经营|运营信息|公示招聘

Copyright © 2020-2030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1009352号-2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