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当“导演”,“班团一体”和谐共赢

发表时间:2025-11-08

在演练现场,青年员工小张正紧张指挥着触电应急演练。从发现“伤者”、启动预案到断电救援,全程仅用10分钟便高效完成——这场由青年自主策划的演练,正是青岛地铁定修一班将班组建设与团组织建设,在一线紧密融合的生动缩影。

img-10.png

班团同频:从“被动参演”到“主动导演”

过去,班组应急演练多由安全员“一人包场”,青年员工常因“只练不谋”导致技能提升缓慢。班组在推行“班团一体化”建设后,以“团小组建在班组上”为抓手,将定修一班团小组与班组深度融合,由团干部、检修技术骨干担任“思政指导员”,青年骨干当选“民主发言人”,共同推动“全员轮值组织者”机制落地。

“班团一体化要求我们既要管思想,更要促业务”。班组长李建国点明初衷。“安全演练不能只走流程,得让每个青年都成为‘当家人’。”最终,班组创新推出“周轮值+双导师”模式:青年员工按周轮值担任演练组织者,由“思政指导员”(技术骨干)负责业务指导,“民主发言人”(青年代表)收集改进建议,彻底打破“要我练”的被动局面。

双轨赋能:思政引领激活技能提升

“第一次当‘导演’,我翻遍了故障记录,还找‘思政指导员’请教了好几次。”青年员工“触电应急演练”首秀,正是班团一体化赋能的典型。为确保演练贴近实战,他不仅优化了传统流程,还增设“设备突发异响”“通讯中断”等意外环节——这些灵感,均源自“民主发言人”收集的青年反馈。

“班团一体化”框架下,定修一班的轮值机制实现了“思想+技能”双提升:每次演练前,“思政指导员”会结合近期安全事故案例开展“10分钟微团课”,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演练目标;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建立“青年需求台账”,推动班组修订应急处置风险隐患清单,进一步提升青年员工技能水平。机制实施以来,青年员工广泛参与,开展演练10余次,参与组织达18人次。尤为突出的是,员工应急处置能力优秀率从65%跃升至90%以上,演练平均用时缩短30%,班组整体应急处置水平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以往“重演不重练”的问题。

长效激励:从“个人成长”到“班团共进”双飞跃

定修一班将“班团一体化”建设与“小立法”“二次分配”挂钩,让班组从“管理型”转向“自管型”,表现突出的青年可作为推优入党重点培养对象。青年员工纷纷表示:班组建设与团组织建设不是“两张皮”,而是“一股绳”,我们既是运营生产的守护者,更是班团融合的践行者!

下一步,青岛地铁将持续用好班组建设“二三四五”工作法,深入实施“班团一体化”,不断探索更优模式,赋能青年员工在安全生产一线主动作为,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积极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